吃个东西是怎么回事?
谢邀 吃东西,看似是件轻松自在的事,其实大有学问: 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到肚子里去……都影响着健康。 特别是“怎么吃”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1. 吃的太少,营养不足,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找上门;
2. 吃的太多,过度肥胖,三高问题也会出现;
3. 吃了不适当的食物或过量,会给消化系统和代谢功能带来负担,甚至造成急性中毒! 而这些“怎么吃”的问题,往往与我们是否了解食物、饮食是否安全有关。所以,从了解食物开始,科学地“怎么吃”吧!
1. 看颜色: 色彩鲜明的蔬菜说明其维生素含量丰富;而深色的水果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族相对较多;
2. 看形状: 颗粒大小匀称的谷物,口感好,营养成分也比较均衡;而体积较大的果实,通常甜度较高,维生素C和糖类含量也更多;
3. 看硬度: 同样大小的水果,较硬的质地表明其中营养物质相对丰富;而软烂的面条,可能添加了增稠剂。
4. 看光滑度: 表面粗糙的蔬菜可能是应季的,如糙米,口感略差,但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更高;而光滑细腻的水果可能打了蜡,抛光大米也可能加了抛光粉,要少吃。
5. 看新鲜程度: 一般说来,新鲜的水果水分多,含营养素也相对丰富;如果买不到当季的水果,可以看果子表面的果纹(果肉与果皮相互连接处),清晰明显且较深的,说明这个果子比较新鲜;
6. 看日期: 购买食品时,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非常重要。 当然,还要牢记“病从口入”这一箴言,注意食品安全事项:
1. 不购买来历不明的食物;
2. 不购买街头巷尾无合格标志的商品;
3. 不要购买过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