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需要去虫吗?
需要,而且非常重要。 猫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途径是吃了带有寄生虫的食物、喝了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或者接触了感染的昆虫。 最主要的危害猫的寄生虫叫做蛔目异尖科,又称为寄生虫中的“大头鱼”。因为它们的成虫有4个头,像条大鱼(图中未画出)。
这种虫子主要寄生在动物胃肠道里,以消化道里的营养物质为食,并以此维持生命。当它们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会钻破肠道壁,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 当外界适宜时,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钻入土壤中,然后再钻入植物根部,以获取氧气和营养。当小动物吃了被感染的土壤或植物后,其中的幼虫就会进入这些小动物的胃肠道内生活。 如果这时小动物吃下去的东西里有足够的营养,虫子就会在胃肠里繁殖,并且长成成虫。如果这时小猫没有做好驱虫工作,那么虫子就会开始侵蚀肠道,产生各种症状。
蛔目的异尖科分为许多属,其中最主要的是异尖属和小异尖属,这两个属的虫子是最有可能传染给猫咪的。 异尖属的虫子主要侵害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可以引起比较严重的肠胃不适症状;小异尖属的虫子主要侵害鸟类和蜥蜴等动物,当虫子侵入这些动物胃肠道后在里面发育成成虫,其临床表现也与异尖属虫子引起的症状类似。 有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30%左右的啮齿类动物体内可发现异尖属和/或小异尖属的幼虫。对于家庭饲养的宠物来说,上述虫子感染率可能更高一些。
要杀灭体内的寄生虫,首先要确定已经感染了什么寄生虫。现在医院里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叫粪便检查,通过观察粪便中的虫体形态,判断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类型。另一个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抽血查抗体,这种方法能检测体内有无相应的寄生虫抗体存在,也能作为诊断依据。 如果确诊感染了以上两种寄生虫之一,就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了。
目前对寄生虫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药控制。 药物主要分为杀虫药和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可直接杀死虫子,但是副作用较大且可能产生抗药性。而抗寄生虫药物不能直接杀死成虫,只对虫体和虫体周围的细菌有抑制作用,属于较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