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包括猫咪吗?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参加动物爱好者协会的时候问过,当时得到否定的答案。理由是猫不是保护动物,也不是稀有物种(可能现在猫已经是保护动物了)。所以如果你是要写研究论文之类的,建议别用猫,如果只是想养猫,那就另当别论。 首先从进化史来说,灵长类是跟人类最接近的哺乳动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其他灵长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是如何规定的。 以小鼠为例,不同品系的小鼠由于基因型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也不同,常被用于药物试验。不过对于近亲繁殖5代以上的小鼠,因为基因型的差异很小,就难以找到合适的试验对象了,这时就可以通过杂交来得到新的基因型,从而继续实验。当然小鼠是一类小型哺乳动物,跟人体差别很大,经常作为“异类”被排除在外。
再来看看大鼠,同样是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非人灵长类,大鼠的遗传背景与人有79%的同源性。因此以SD大鼠(Spraffoline-dependent 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P)做为药理学研究模型时,在用药剂量上必须考虑体重带来的个体间差异和性别因素。而且考虑到不同实验动物的生理特征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例如脑内存在的海马结构,在人脑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在啮齿类动物脑中却没有类似的结构。所以在进行神经药理或精神类药物的研究时,小鼠和大鼠都通常不作为合适的对象。
最后我们看看狗,虽然狗跟人类的亲缘关系仅次于灵长类和鼠类,但遗传相似性已经低于10%,很多作为药效测定的药物,在人体用的量是狗狗的几十倍甚至更多,所以很难作为药理研究的理想对象。再加上犬类不是人兽共患疾病的常见携带者,因此也不能代替人体作为药物不良反应观测的对象。 除了犬以外,其他的哺乳动物比如兔、豚鼠等,由于遗传背景和人差距太大,也不适合作为药物研究的合适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