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多久可以吃消炎药?
谢邀!对于注射疫苗来说,目前建议接种者接种疫苗后现场留观30分钟再离开;如果发生可疑不良反应,须及时报告接种点,由驻点医生处置;如需要服药的,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等候处置意见。 那么什么是可疑不良反应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手册》(第四版),可疑不良反应包括: 疫苗接种后发生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同时告知医生已经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进行使用。但需注意,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导致严重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不必停用疫苗,仅需调整用药剂量即可。 根据《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除了禁忌症外,一般不推荐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使用其他药物,除非有特殊必要情况而必须使用时,须提前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于在新冠病毒疫苗免疫程序中使用的疫苗,即灭活疫苗,在使用中不存在和疫苗冲突的药物。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受种者,如果接种疫苗后发现疾病复发,是否是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引起的,需要进一步诊断来明确原因。
打了预防针后,一般肌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但不排除有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产生发热等接种反应,可酌情给孩子服用止咳、退热、抗感染药物。另外,如果孩子在预防接种时不慎感染其它疾病,也可以服用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小儿免疫系统并不如成人一样健全,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病毒侵害,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而接种疫苗是将减毒或者灭活的病原微生物,使其体内产生该病的自动免疫力,阻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为确保疫苗有效性,以下问题父母一定要注意:
接种疫苗后最好留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再离开,一旦发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便于及时处理;接种部位如果有红肿、硬结等现象,可局部冷敷,减少局部肿胀,但注意冷敷时最好将冰块等物品用干净的纱布包裹后实施冷敷。
孩子如果患有结核病、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等疾病或者对麻疹疫苗、生物制品等有过敏表现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暂时缓种,病情治愈后及时补种;如正在患腹泻每天大便超过四次者,需等腹泻治好后再进行口服脊灰疫苗;如果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者,需等退热后再接种。
接种疫苗后,如果24小时内出现38.5度以上高热,或者其它异常反应,请立即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酌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