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粒结痂的是螨虫吗?
这得从螨虫的生活史说起了 螨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只眼睛4对足(有些动物只有2对),身体大小一般在0.5mm左右,虽然体型小但是行动非常敏捷,而且喜欢钻。 常见的螨类都是寄生在皮肤表面或者皮下的,以角质细胞为食物,一般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不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有可能发病);只有少部分螨可以在皮肤上打洞或者在表皮下吸取营养,此时就有可能引起皮肤的症状了——比较常见的就是红斑丘疹,然后鳞屑,最后结痂,感觉类似癣,但实际上不是。这个过程和人体对这个异物的免疫反应有关,基本上属于良性的炎症反应。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炎性反应,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梭形的中性粒细胞和一些吞噬细胞,当然还会有毛囊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角化,最终形成结痂。
所以说啊,这种皮肤表现其实就是螨虫的“饮食”造成的,是生物性外伤,并非是什么菌引起的。因为虫体被吃掉的角质细胞残骸会露出虫体本身的颜色(深褐色),所以会有黑色的点状物从表皮脱落,这个时候如果用力挤压患处,可能还会挤出一些白色泥状分泌物哦~ 这部分内容来自于我的一门皮肤科问诊课,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临床上遇到类似的皮疹,首先应该判断有没有传染性,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如果有传染病应进行隔离(如疥疮)并遵医嘱用药,如果是由于寄生虫比如蠕虫病引起的,则需先用杀虫药,再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如湿疹)。如果没有传染性和寄生虫病,则可以确定就是过敏性皮炎了,需要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原,并根据情况给予脱敏或抗组胺或激素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