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是狼的后代吗?
可以肯定的是哈士奇不是狼的后代。 虽然看上去十分相似,但狼和哈士奇的区别非常大(除了都长有像狼一样的耳朵)。 狼外形更尖,体型更大,背部笔直,而哈士奇的外形相对要圆润些,体形也要小很多。 另外在性格上,哈士奇和狼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狼更凶狠一些,而哈士奇则更像一个“闹腾鬼”。
事实上,现代的哈士奇是从在西伯利亚原始部落驯化的拉布拉多犬和西伯利亚野狗繁育出来的,主要用于放牧、拖运和捕猎。 而现在普遍的家养哈士奇则更多的是由西方的赛驹、德国牧羊犬及英国猎狐犬与这个品种的杂交而来。 直到1935年,一个名为K.A.J.N.de Jong的荷兰人培育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哈士奇时,这种“混血儿”的身份才得到确认。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流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新基因不断被人们找到并加以分析。最近科学家们就再度回顾了过去对驯化物种基因库的研究资料,通过对比发现我们曾经认为的很多家畜原来并不是单一来源的驯化物种,而是多个野生祖先共同贡献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最熟悉的绵羊、山羊和小麦,以及今天我们要讲的哈士奇。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从全球各地收集的80多万条哈士奇的DNA序列,然后与42种其他犬类的基因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最后他们找到了能够区分哈士奇与其他犬类基因组中50个差异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从而证明了哈士奇是由不止一个物种共同驯化而来的。
通过对这些差异位点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它们大多位于受选择压力较少的编码区而非基因的启动区域或终止区域,这意味着这些基因发生的变异可能是由于自然选择而不是育种造成的。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50个基因中大概有6个基因的突变情况与其他犬类明显不同,由此可能导致了哈士奇独特的身体特征(比如耳道长度和眼睛颜色)和一些行为特点(比如活泼的性格和爱玩的天性)。其他的基因都能够找到其它犬类与之匹配的同源基因,意味着这些基因的变化可能是渐进式的,或许是在不同的文明中单独或者联合进行的。 但有一个基因的情况似乎有些特殊:该基因编码一种被称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信号分子,其在细胞内信号传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受到刺激时,它可通过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最终达到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凋亡的目的。
有趣的是,虽然人类是通过这一基因的异常激活导致肿瘤发生,但却是在其他动物身上发现了该基因的失活突变。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到底是正常状态下这个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了肿瘤的发生,还是突变后的失活使得细胞丧失了抵抗肿瘤的能力?这个问题或许只有等到更多的遗传数据被整理出来才能找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