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有狂犬病?
狂犬病的病因是狂犬病毒所致,在流行病学上属于急性传染病,多为动物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0天,病死率高。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伤口进入体内,也可因误食被狂犬病毒污染的食品、水或药物,通过消化道感染。
狂犬病(rabies),即防治狂犬病毒感染,医学上的全称是“狂犬病毒性疾病”。其症状为:起初发热,继而出现恐水、恐水,恐惧饮水或食水。如果感染了狂犬病毒,但没有发病,病毒就潜伏在人体内,等待时机,一到发作期限,便随时发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狂犬病毒主要来自狂犬病的家犬和野犬,其次是家猫和家兔,还可能来自其他野生动物。 狂犬病毒可通过带毒动物(包括狂犬病感染者和隐形感染者),直接到达易感者,也可由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间接接触感染的机制尚不明。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除了极个别的几个来源,包括松鼠和乌龟。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一是飞沫传播,二是唾液污染。如果被疾病发作期的狂犬咬伤,或者被带毒的病犬的唾液污染,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被患病动物咬后在不久死了,其唾液中可能含大量狂犬病毒,也会感染。但其他情况可能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狂犬病可以由人的尿液、唾液,以及其他产生的排出物传播,在理论上有人经过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乳汁中存在有免疫的,但未经考核是否对狂犬病毒有免疫活性,在理论上有人乳汁可能是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通过食物或是伤口感染,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原因是在病发前,病犬的唾液一定要直接进入伤口,而在咬伤的过程中,口腔内大量的病毒已直接进入到伤口,所以不必顾虑通过食物或伤口传染的。
一般发病期限在10天以内。超过10天以上,一般不会再发病。如果一旦超过1个月,那就绝对不可能再患此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