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白点病会自愈吗?
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该病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寄生虫病,发病和水温关系极为密切,当水温在20℃以下时易于发病,15℃-20℃为该病发病的最适温度,在25℃以上几乎不发病。该病患病的主要对象为各种小鱼,大鱼比较容易抵抗。当水体受到小瓜虫感染后,池水混浊不清,水中漂浮有泡沫状的黏液,池底也有一层厚厚的腐败物质。
鱼体患病初期,在鱼体表和鳃片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点状物,布满全身,该病由此而得名。病鱼离群独游,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或在水面乱游,时而沉入池底。病情严重时皮肤和肌肉组织因受到破坏而充血,黏液增多,皮肤粗糙并失去光泽、弹性,导致病鱼全身布满白霜,如被灰尘污染,所以该病又被称作“白毛病”。随后肉眼可看到虫体脱落后的脓疮,病鱼行动更加迟缓,鳍条竖立,呼吸困难,最后消瘦衰竭而死。
小瓜虫病的病原为嗜子宫滴虫,俗称小瓜虫。用显微镜检查病鱼或用眼观鱼体,可见到该虫体分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滋养体半球形,前端有一根长而有力的触角,其上有倒刺,靠它可以钻入所寄生的鱼体肌肉表皮,引起发炎黏肿,滋养体在肿疮内不断繁殖。当虫体老化时,于头部、鳃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白色包囊,包囊呈卵圆形,肉眼可见,虫体在包囊内经过分裂和蛹化发育成子虫。从滋养体侵入鱼体到子囊形成,繁殖脱囊需12-13天。刚脱囊的子虫,靠鞭毛运动,在水中游动20-30分钟后,开始侵入新的寄生鱼体,进行新的生命周期。
小瓜虫是寄生虫病,不治疗几乎不会自愈,治疗白点病的常用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方法:
1、食盐水浸泡法。用3%的的食盐浸泡病鱼15-30分钟,此法适用水温为20℃左右。食盐使用要慎重,水温偏低时3%的浓度就可以了,如果水温超过20℃,采用2%的浓度浸泡30分钟为好。水温25℃以上食盐浸泡治疗有诱发其他病害致死的危险,不宜采用。
2、升温法。将水温升高到28℃左右以后,将小瓜虫的生长周期缩短,使得其在没有发育繁殖成熟以前就提前从鱼体上脱落下来,然后再使用硫酸铜、甲基蓝或福尔马林浸泡,防止其重新感染又会很快恢复。该方法特别适合于热带鱼。
3、药物浸泡或全池泼洒治疗。用20-30ppm福尔马林浸泡病鱼20-30分钟或3-5ppm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每100kg水放100g土霉素浸泡10小时左右;每100kg水放0.2g高锰酸钾浸泡15-25小时等,都对白点病有很好的疗效。
4、中药治疗。用千里光25%、乌梅25%、贯众20%、芜萍15%、大黄15%制成合剂,然后用合剂25-50公斤浸泡病鱼48小时,疗效达到了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