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如何预防白点病?
寄生虫病害,尤其是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一直是使观赏鱼养殖者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当防治不当造成鱼病大规模爆发时,整个水族箱群养的观赏鱼常常无一幸免。
该病给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常难以弥补。该病原体在水中的阶段(例如小瓜虫的幼虫期)可在20d左右完成其生活史,寄生在鱼体上的成虫从产生白点到白点脱落仅需3~4d时间,因此该病的传播速度相当迅速。
由于该病原体在寄生初期就已在鱼体上建立了保护性纤毛囊,用一般的方法难以根治,因此鱼一旦染病常常难以治愈而且病情容易反复。目前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但随着病原体的抗药性的不断提高,治疗的浓度也不断升高,因此常常对鱼的正常生理影响很大,在治疗过程中常有大量的鱼因为无法忍受药物浓度高而脱水致死。
而且,由于寄生虫病大多在养殖中后期,当鱼体生长到一定规格时发生,一旦鱼染病而无法根治,巨大的经济损失常常不易挽回。因此,进行寄生虫病症预防措施的研究,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观赏鱼的养殖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生产和实验中发现以下方法对于小瓜虫病的预防非常有效。
1、鱼池及用具消毒:小瓜虫病主要经由传染源——被小瓜虫寄生的病鱼或带虫的水、容器及用具、食物等在水族箱中传播,并由此在水族箱中不断繁殖使其虫体积聚到发病的程度。因此,对于鱼池及用具的消毒是小瓜虫病的根本预防措施。
由于小瓜虫不耐高温,将水池及用具在52℃以上的水里面浸一段时间即可杀死上面附着的病虫。该方法不但可用于预防,也可在发病的初期用于治疗,往往能取得极佳的疗效。
2、饲料增强鱼的体质:一般而言,5cm以下的小规格鱼更易染病,因此在观赏鱼养殖生产中,加强养殖早期的饲喂,使鱼体达到一定的规格,再进行养殖后期的管理操作,常能大大地减少鱼患病的情况。
3、水位控制及饵料台的使用:小瓜虫在寄生初期即已在寄主的皮肤或者鳃上建立了具有纤毛的纤毛囊,因此该虫体在该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很难从该阶段进行防治。而且,寄生虫等敌害生物主要在池底富集的地方大量繁殖,因此,进行浅水的喂养,能减少敌害生物的繁殖以及对鱼的寄生,常能大大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在生产中使用饵料台进行集中喂养,不但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且浅水喂养以及鱼经常接近水面使鱼鳃得到充分的呼吸,使鱼生长加速,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措施的控制,基本上使鱼病的发生率保持在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