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哥有哪两种耳朵?
“巴哥”,是人们对小型犬的一种爱称。为什么叫“巴哥”呢?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可追溯到18世纪。 当时,法国路易十五的情人,蒙特斯班侯爵夫人有一个情敌,就是著名的蓬帕杜夫人(Mme. de Pompadour)。这位侯爵夫人有个很特别的嗜好——她非常喜欢小狗,特别是“巴哥”犬。
其实,这种狗最早起源于中国台湾,后来传到日本。在19世纪初,被带入了欧洲。这种犬身高40厘米左右,体重约2公斤,全身长着浓密而柔韧的毛发,毛色有黑白、黄白等多种。因为外貌很像中国的京巴,所以一开始引入欧洲的时候,被误以为是北京犬。不过,它们确实有着相同的基因来源。 “巴哥”这个名字,是因为英文单词“barker”的发音。“Barker”的意思是“吠叫”。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会吠叫的小狗,才能够得到主人的喜爱。 为了训练小狗学会“吠叫”,主人会用一根短绳牵着小狗。当有人经过或者接近时,小狗会对着那个人“吠叫”,以表示自己的“善意”和“警告”。如果小狗连陌生人都敢“吠叫”,证明它不是“胆小鬼”;而如果它看见熟人也不“吠叫”,说明它的胆子实在太小了!在英语中,“胆小的狗”叫做“shy dog”,意思是“容易受惊的狗”。 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养“巴哥”。
它们聪明、热情、善良、爱玩,而且特别能“讨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