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猫还叫什么名字?

太叔泽阳太叔泽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字形如下: “貍”——金文(小篆) “狸”字的甲骨文字形如下: 上面两只动物是“貍”的本义所指的动物形象,下面一横表示的是用网捕捉的意思。所以整个文字的意思是“用网捉貍”。《说文》解释说:“貍,狸属。从网,里声。”“麗”也是“貍”的异体字。“貍”原指狸属的兽类。而猫属于狸属,所以就引申出“貍”指的是猫了。

关于“貍”的解释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兽》里记述:“貍,狸属。”“麗,貍。”东汉学者郑玄在注释《周礼》时引用了这段话并进一步解释了“貍”的意思:“貍,似狸而大,尾短。”现代词典一般把“貍”解释为“同‘丽’,指一种雌雄异形的哺乳动物,身体细长,有软毛和短尾巴,头部像狐狸,四肢短,跑得很快……”其实这种动物就是现在所说的猫。这显然是将“貍”字理解为像“丽”一样的意思了。

“狸”还有一个读音【lí】的时候,是指一种蜥蜴,形状像蛇,头像老鼠,生活在岩洞里,吃昆虫——这个意思现在仍然在使用,如“山狸”指的就是这种蜥蜴。 这个读音下“狸”的字形变化比较复杂,不表音了,而是表意,所以不能用来给汉语注音或者标汉字字体。

权屿娇权屿娇优质答主

狸子

俗话说“老鼠娶亲,猫知道,驴都知道”,可是在古代狸猫换太子中,主角却是只猫。因为猫在古代其实叫狸猫、狸子、狸奴,只有老鼠叫猫,叫咪咪就更加离谱了。

猫猫的祖先豹猫喜欢“夜行”,而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也喜欢“夜行”,所以“夜猫子”的叫法十分贴切。因为猫猫喜欢在夜间“出活”,所以古人经常看守谷仓。

古代谷仓多为砖木结构的建筑,经常有老鼠出没,看守谷仓的人们用猫灭鼠,他们发现猫的毛色,性子,身形都不像狸猫,所以把猫看作是狸猫的变种,于是叫猫为狸猫、狸子。

另外,古人也用黄鼠狼去谷仓抓老鼠,而且效果远超猫猫,猫猫的抓鼠本领,远不如黄鼠狼,但是猫猫抓来的老鼠都被吃掉了,而黄鼠狼却不知道怎么吃老鼠。

古人为了贪图黄鼠狼的抓鼠效率,干脆把猫猫和黄鼠狼相提并论,也把黄鼠狼叫作“狸子”,所以猫猫被称为狸猫,叫黄鼠狼为山狸猫。

古代的猫猫数量极少,非常珍贵,所以猫猫还被称为“玉狸猫”。另外,猫猫刚到中国古代时,只有王公贵族家里才能养得起,所以猫猫被称为“宫猫”。

猫猫和老虎一样,喜欢吃肉,而且猫猫的嘴脸十分“阴险狡诈”,又如同狐狸一样狡猾,所以猫猫被称为“猫鼠子”,后来因为猫鼠子的谐音叫起来不吉利,所以改成“夜猫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