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热带鱼死亡后为什么沉底?
这是鱼类生理反应导致,并不一定代表就是死透了。 对于一些温带鱼而言,当它们感觉到自己体力不支快要游不动的时候,它们会采取一种特殊的游动方式——侧泳。 整个身体一侧紧贴着水面,依靠一侧的肌肉群发力向前滑行,这时候由于身体倾斜,尾巴自然向下,使得部分身体露出水中,能够呼吸到氧气。
这是一种非常节约体力的游泳方式,同时还能让鱼体受到的水压减小,更有利于呼吸。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它就能继续这样侧泳下去。 但是如果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温差、水压等)或者自身疾病等原因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就容易造成死亡。此时身体无法快速调整,就处于一种悬浮状态。 对于热带鱼来说,虽然它们生活在温度高、水流快的室内鱼缸中,但也始终依靠自己的呼吸系统来获取氧气。与淡水冷水鱼相比,它们的体表面积和呼吸器官(鳃)的面积比相反,需要不断游动以利于获取氧气。对它们来说,保持一个高频率的换气动作是非常重要的,这能让它们一直保持着氧气和营养的供给。
而一旦缺氧,它们的活动能力会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表现为在鱼缸中游动的速度减慢、徘徊不前甚至浮头。这时如果不能及时给鱼缸增氧,它们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当然,除了缺氧外,鱼儿失去平衡也容易导致这类情况出现,比如:鱼鳔故障或损伤、内寄生虫等都可能破坏鱼的平衡感,从而导致它们“溺水”而死。。。
鱼的体内有鳔,鳔内有气体,气体受压强影响较小,它的体积基本上是恒定的。当鱼活着的时候,鱼的全身布满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也有气体,血液循环系统和鱼鳔相通。
活鱼体内气体一部分在鳔内,一部分在血液内,身体其他部位充满水,鱼体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等,故而鱼可以悬浮在水中。当鱼死后,鱼鳔内的气体由于受压强影响小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而血液中溶解的气体会以扩散的形式由血液进入身体其他部分的水中,这时在死鱼的体表压强较小的地方,由于气体压强较大,所以这些从血液中来的气体要从体表这些部分的水里以气泡的形式跑出来。
当部分血液中的气体以气泡的形式由鱼体出来后,鱼体内的水基本上就没有气了,即鱼体基本上饱和了,所以鱼体内逸出来的气体基本上都在鱼体表面,致使鱼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或明显小于水的密度,鱼就慢慢浮上水面或很快浮上水面。
通常,人们看到鱼死的时候,并不是鱼刚死,就是说不是刚开始停止呼吸的时候,而是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了,如果鱼刚刚死的话,鳔内气体还没有来得及从鱼体出来,鱼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等,这时候鱼会悬浮在水里。
所以,当鱼刚刚死的时候,鱼是可以悬浮在水中的;鱼死一段时间后,鱼体逸出气体,鱼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而鱼会慢慢浮上水面或很快地浮上水面。鱼在死亡的过程中,由于神经内分泌紊乱、肠内有气体、身体发僵(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突然升高有关),所以有时鱼死后会肚子鼓起来,这样鱼就更容易浮起来。